代工“半成品”
運回國更省關稅
這種特殊的加工方式, “大牌” 自然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陳軍說,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方面,產品能得以標注一個好聽的“產地國”;另一方面,將代工后的產品運回國內,還能節省關稅。
他解釋說,在沒有完成最后生產步驟、未加商標的情況下,代工后的產品只能算是“半成品”,“半成品”的成本難以核定,因此將其運回本國的關稅要比運回成品的關稅低得多。
陳軍告訴記者,“大牌”們對外也有很多說辭,比如,雖然只差縫個拉鏈,但它可以說代工國的機械工藝達不到要求,只有本國的機械工藝才能達到標準;還比如說,本國工人的手工工匠有著‘世代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技術,代工國的工人水平比不了。
是不是代工產品
消費者難以識別
陳軍還向記者透露,很多著名奢侈品品牌的牛仔褲,其實主要的加工步驟是在土耳其完成的。因為土耳其的牛仔褲面料是全世界最好的,一般的大牌牛仔褲的面料都使用土耳其的,因此在土耳其代工能節約成本。
“但通過上述潛規則,最后回國裝個拉鏈,產地就變成意大利等大牌所在國了。這一點,相當多的奢侈品愛好者是不知道的。”他說。
他說,雖然是產品代工,但由于目前各國的生產工藝、工人技能都在不斷提高,一件從始至終由意大利工人生產出來的服裝,和一件由中國、越南等代工國完成主要加工步驟的服裝,消費者一般是看不出來差別的。
“只有個別特別高端的東西,由于機械工藝要求特殊,對工匠技能也有特殊的要求,只能在意大利等大牌所在國生產。”他說。
盡管陳軍表示,“無論奢侈品在哪兒生產,制造出來的產品質量都幾乎一樣,消費者更應該認同的是品牌、用料、設計等產品附加值”,但他也承認,對于那些“大牌”來說,上述潛規則是不情愿讓消費者知道的,代工問題是很保密的。
“我曾經在國內到處打聽一個著名品牌的代工工廠在哪兒,但根本打聽不到,這個品牌的公司拒絕透露。”他說。
記者追訪
●芬迪公司
稱法院已作判決
不解釋代工問題
就產品代工問題,記者致電中國的芬迪公司。負責媒體接待的員工表示,在法院已經判決的情況下,芬迪沒必要再做更多說明,但保留解釋的權利。
該人說,芬迪一直以來秉承的理念,是低調做生意。
●律師炮轟
芬迪等大牌可謂是“洋達芬奇”
陳旭明律師表示,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特點就是要買就買“正宗貨”。
“消費者選擇你,正是考慮了產地這個附加值。如果產地不是意大利這些品牌發源地,而是其他國家,當初孫先生說不定扭頭就走。現在你在這個問題上欺騙我了,沒有滿足我在附加值上的需求,作為消費者當然有怨氣!”他說。
對于奢侈大牌利用上述潛規則的“合法”一說,陳旭明則并不認同,他表示:“這種做法,其實和達芬奇家具在保稅區‘一日游’的做法沒有實質區別!兩者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陳律師表示,相對來說,達芬奇的做法還節約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售價。嚴格來說人家達芬奇也沒有嚴重違法之處,但在國內遭受了那么猛烈的炮轟,這些奢侈大牌用同樣的潛規則欺騙中國消費者,理應遭到更強烈的炮轟!”
●新聞鏈接
達芬奇家居事件曝光后,達芬奇家居官方承認,其代理的“湯瑪斯”美式家具確實存在部分產品在中國生產并通過上海保稅區進口至中國的情形,即保稅區“一日游”交易模式。
達芬奇家居新聞發言人說,如果將生產好的產品出口至美國后再運回中國,成本很高。采用這種模式,可以節省巨額物流成本,從而使售價降低,使消費者得到實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