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超市越來越受歡迎 也許很多人還沒發現,在肺炎爆發之前,生鮮超市的市場就已經在逐步擴大了。 早在2018年,京東生鮮超市7fresh計劃3-5年將開超1000家店;阿里決定迅速擴張盒馬生鮮的門店規模;騰訊入股永輝超市…… 而當疫情發生之后,由于不能出門,顧客的宅家烹飪需求缺口變得更大,生鮮超市的作用愈發體現了。 在這段時間里,京東到家、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訂單暴漲三五倍。 生鮮超市可以說既是菜市場,又是餐飲店,品類齊全,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剛好滿足了消費者當下所需。 而在今后,食品的細分品類別將會迎來大增長。比如食品超市、半成品菜、冷鏈配送行業等。 零售藥店的生存之道將重新規劃 說到藥店,在疫情爆發之前,他們主要面對的消費者群體,80%—90%都是老年人,這部分人群不知道如何在網上購藥,所以一直依賴于在實體藥店購藥。 然而,在疫情爆發之后,所有人一擁而上哄搶口罩,導致庫存被掃空;專家說雙黃連口服液能抑制新型肺炎,又有一大批人連夜排隊購買…… 因此,在疫情過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可能會引來群眾的“囤藥潮”。 零售藥店要怎么樣才能保證日常庫存不會過期、怎樣才能保證突發情況下的資源充足? 這又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線上客情維護變得愈發重要 春節假期本是零售行業最賺錢的時候,而現在,顧客都不能出門,店鋪開店也沒人來買。所以,所有實體店想要存活,就必須把業務轉至線上了。 而且,很有可能,線上客情維護能力,將會成為各大零售店在2020上半年的第一核心競爭力。 如何利用好私域流量,諸如朋友圈、社群、抖音等平臺, 來維護老顧客、挖掘新顧客; 如何快速處理線上辦理預訂、線下快遞配貨; 如何迭代提升“短視頻+直播”社交化內容賦能實體門店; 如何在線上處理消費者售后問題 …… 這些,都是零售店主做好上半年業績的關鍵。 消費后移的趨勢將會愈發明顯 何為“消費后移”?我們可以理解為:先給顧客一些福利,等顧客嘗到了甜頭,自然就會為后續的產品、服務買單。 大年初一電影春節檔集體撤檔,大家還記得吧,然而沒過幾天徐崢的《囧媽》卻突然官宣:改為線上免費觀看。 當天就有很多網友在網上大呼:“以后會補上這張電影票的。” 電影免費了,就會有更多的人觀看。這么龐大的觀眾群體,廣告便可以收費更多,電影的衍生品也就會更加賺錢,商家就靠這些來盈利。 這對整個零售行業來說,無疑也是一種啟發。 企業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將面臨考驗 疫情一爆發,門店無法開店營業,員工在家待業。對于每一個企業都說,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 就拿西貝莜面村來說吧。 目前西貝400家線下門店基本已經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預計春節前后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 更為嚴重的是,2萬多員工在家待業,但是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就要支出1.5億左右。如果疫情再不過去,西貝可能撐不過三個月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阿里旗下的盒馬提出:愿意把停業餐飲企業的員工租走! 在這個危難時刻里,熬不過的企業就此倒下,熬過去的企業必將會迎來業績的爆發。 馬云曾經說過:“非典時期,誰都不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機會,而應該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煩,我們能夠怎么幫助到大家。” 而現在,對于零售行業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越是當下的特殊時期,越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管多困難,疫情總會過去的。只有撐下去,才能看到“春暖花開”。 中國零售業,挺住! 2020年,為什么說女人一定要有錢? 抗疫1個月,“吹哨人”逝世: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 一起等到店里人山人海的那一天。 |
原標題:疫情過后 零售業即將迎來8大巨變 / 編輯:柳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