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什么原因? 一、明星開店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粉絲是什么人? 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國外的金小妹,ins 上有過千萬粉絲,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女粉。她妝容打扮和穿著,總會引起一大批粉絲模仿。后來她順理成章做了自己的彩妝品牌Kylie Cosmetics,在成立后短短18個月內賣出4.2億美元。
相反,如果金小妹賣機械鍵盤呢?會有幾個人買?
反過來,現在國內一些通過游戲直播火起來的網紅,無論男女,開網店賣的基本都是鍵盤鼠標。明星網紅賣什么,其實都是粉絲決定的。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徐靜蕾和李榮浩賣的產品不對。
徐靜蕾給大眾的印象是才女,平時出現在鏡頭前也沒讓人覺得特別會打扮。她的粉絲,肯定不是那種只看臉的腦殘粉。所以,她開店賣衣服賣配飾,生意不會火到哪里去。
李榮浩呢,給人的印象是個很棒的歌手,而不是陳冠希、余文樂那樣的潮人。他的粉絲,關注他更多是因為他的音樂,而不是他的穿著。所以,他開店賣潮牌服裝,也賣不了太多。
實際上,大部分明星就不適合開店賣東西。明星雖然有流量,但不是所有流量,都適合轉化為產品成交。
消費者洞察公司Bomoda做過一個調查,在調查了5100多萬條微博帖子、23億條相關轉發和評論,以及超過340萬篇微信文章后,他們發現:很多中國明星雖然能夠吸引眼球,引發話題,但將這些流量轉變為購買行為的能力卻很低。 對于帶貨能力倒數排名第一的許魏洲,Bomoda認為,他的粉絲大多是十幾歲的女孩,缺乏購買力。此外,他所代言的大多數品牌都是高端品牌,比如LV和蒂芙尼,這是他的大多數粉絲都無法企及的品牌。
而且,許魏洲發布內容的99%都被歸為低質量。他的帖子要么與他所代言的產品或品牌無關,要么只是他的粉絲發起的調查。
所以,很多明星與其開網店折騰,真的不如乖乖待在娛樂圈刷臉接廣告。
二、找專業的人合作,找優質供應鏈合作 明星賣貨,如果產品質量不行,就是在透支明星個人的聲譽。
明星如果真想創業,想推出有口碑的產品和服務,就必須找優質的供應鏈合作。
汪峰賣Fill耳機,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少人知道,汪峰背后的實際操盤者是前華為榮耀副總裁彭錦洲,就是他去找到穩定優質的供應鏈,才保證了Fill耳機的成功,以及好口碑。
而開家居店的杜海濤,合伙人是曾在《快樂大本營》做了近十年服裝設計的林東。一開始杜海濤其實想做潮牌,是林東勸住了他,改為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居。結果證明,林東是對的,家居店一開就客似云來,由于銷量火爆還被淘寶誤判為刷信譽而自動封店。
三、說到底還是產品 明星開店,做黃的,很多是抱著一種玩票的心理。
明星拍電影、上節目、開演唱會,賺的錢都比開店賣貨多得多,所以不會用心去打理。不重視,自然就做不起來。
很多所謂的明星創業項目,明星本身幾乎是零參與,頂多拍幾張宣傳照了事。
只有像陳冠希、薛之謙這樣,在娛樂圈星途受挫的,才會盡心盡力去做生意,因為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明星創業要想成功,必須深度參與到產品或服務中去。只有讓消費者感受到,明星是用心做產品、做服務的,才可以轉化成交。
拿趙薇來說,她在天貓上賣紅酒,店名叫夢隴酒莊,15年雙十一銷售額破2000萬,賣出了13萬瓶紅酒。
這樣閃瞎眼的業績背后,是趙薇的親力親為。趙薇跟互聯網大佬交流得多了,肯定知道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所以不僅斥資千萬收購法國的酒莊,解決了貨源問題,還專門遠赴法國拍宣傳視頻,其用心可見一斑。
多年前,主持人李晨(不是范冰冰男友)跟潘瑋柏合作創立品牌NPC。他覺得,明星做生意,不應該利用明星資源,這會變得非常危險。
15年,李晨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時曾說:“媒體會幫你放大所有好的東西,一夜間讓所有人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績。但同時,缺點也會被放大,所有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他們會用最挑剔的眼光來到你的店里,同樣的失誤你如果犯了就會比同行嚴重許多。”
說到底,明星賣貨,核心還是貨。
貨不好,口碑差,即使明星本人有再大的流量導入,也做不長久。
剛剛開店當老板的范冰冰也說,她明白新品牌要想成功,粉絲力量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關鍵在于產品的效果和口碑。 |
原標題:180多位明星開網店全部倒閉,而李寧卻半年賣了40億 / 編輯:烙華 |
|